关于心理危机,需要知道的专业应对技术
1.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一般而言,遭遇危机会导致个体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
{C}2. {C}应对危机的专业处理技术。
严重(危机)事件集体减压法(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是一种简易的支持性团体治疗。
对于灾害幸存者、灾害救援人员、急性应激障碍(ASD)的病人,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CISD。CISD是一种心理服务的方式,并不是正式的心理治疗,面对的大部分是正常人。
{C}3. {C}进行CISD干预的最佳时限。
经历创伤事件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正规CISD通常由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指导,创伤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须对小组治疗有广泛了解,必须对急性应激障碍有广泛了解。在灾难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CISD。灾难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CISD。
{C}4. {C}CISD的实施过程。
第一期:介绍期(Introductory Phase)
①目的:建立基本规则,特别强调保密性。
②方法: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CISD的训练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
第二期:事实期(Fact Phase)
①目的: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叙述事件的事实。
②方法:请参加者描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第三期:感受期(Feeling Phase)
①目的:确定和证实经历过的急性应激反应。
②方法: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
第四期:症状期(Symptom Phase)
①目的:确定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
②方法: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
第五期:辅导期(Teaching Phase)
①目的:有效的应激处置教育。
②方法:介绍正常的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
第六期:恢复期(Re-entry Phase)
①目的:准备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
②方法:澄清错误观念;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
整个过程需2-3小时(一个单元时间)。严重事件后数周内进行随访。
{C}5. {C}进行CISD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或以消极方式看待CISD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
②鉴于CISD与特定的文化性建议相一致,有时某些民族文化仪式或宗教仪式可以替代CISD;
③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并不适宜参加CISD。因为时机不好,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引发精神障碍;如果参与CISD,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会谈中的其它人带来更具灾难性的创伤。